• OxSpider
  • 广州 因地制宜探索治理路径 打造垃圾分类品牌样本_城镇化建设网-城镇化建设宣传门户网站
    欢迎访问城镇建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时政新闻
    城镇文化
    部门互动
    论文发表
    证件核查
    今天:
    西部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城镇建设 >

    广州 因地制宜探索治理路径 打造垃圾分类品牌样本

    时间: 2022-11-30 14:47 作者:中国城镇建设 来源:未知 点击: 747次

      广东省广州市围绕“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迅速行动、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广州市各区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走出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路子,形成各有亮点的经验做法。

    黄埔区:夯实基础形成文明风尚

      “夯基垒台”,强化组织体系保障。黄埔区夯实分类设施基础,建成标准化投放点1210个,打造星级投放点146个,建设“两网融合”网点207个,居民投放体验明显增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投入9049万元,保障全区垃圾分类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及工作人员专项经费。坚持党建引领,160个社区构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居民代表“五位一体”联动机制,组织1万多名“双报到”党员参与垃圾分类服务,带动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他律”向“自律”转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风尚。

      “立梁架柱”,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该区运用“监管+执法”机制,紧盯点位管养、设施配置、分类实效三大重点,部门联合检查、第三方暗检、镇街交叉检查协同发力,强化联动执法,形成全面、量化、多元的综合考评体系。守住管好投放点“主阵地”,探索建立“园长制”“两提醒一处罚”“门前三包”“非投即运”“一小时巡查”等工作机制,化“邻避”为“邻亲”。引入5G、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开发建设全区域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为2.5万个垃圾桶制作“身份证”并安装电子标签,智能化改造100余台垃圾收运车和6个垃圾压缩站,日均自动采集信息逾5000条,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厚积成势”,推动全民习惯养成。黄埔区构建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格局,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融合知识竞赛、手工绘画等内容创新宣传方式,促使垃圾分类真正“宣到位、传到心、落于行”。开发社区专管员、物业保洁员等工作人员培训课程,区分角色扮演、工具实操、知识问答、应急管理等不同模块实操演练,规范垃圾分类桶边督导“服务六部曲”(即主动招呼、详细询问、指引破袋、告知洗手、误时提醒、亲切道别),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实效。

    越秀区黄花岗街:善用“四链”打造分类样板

      健全“党建支撑链”,凝聚共建共治合力。越秀区黄花岗街道构建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街道、社区、企业、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齐抓共管新格局,设立街道一级的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常态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签订责任状、强化监督考核等方式,压实社区及企业单位主体责任。

      深化“政企联动链”,拉紧工作推进纽带。该街道将辖区内38栋综合型商务楼宇、142家机关团体和41个物业管理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区域化党建协同治理体系,激发“两新”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及重点企业带动力,以党员“双报到”和“双微”行动为切入点,与企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推动资源下沉到社区,有效破解资金、设施、技术、志愿者不足及“邻避效应”等难题。

      优化“智慧应用链”,创新投放管理模式。该街道发挥辖区内中科巨匠科技企业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优势,研发出国内首台集提问咨询、物品识别、实时提醒等功能于一身的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在7个星级投放点,移植智能机器人系统并拓宽功能,设置标准化投放亭、分类督导机器人和智能化箱体,实时提醒居民改变不规范投放行为,收集掌握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统计分析全域回收数据,实现居民、投放点、后台三端互联,构建线上线下、前端后台、运行监测一体化的智慧分类投放闭环。

      打造“立体宣教链”,营造绿色环保氛围。该街道建成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主题博览园,设置政策宣讲、学生研学、人机互动、旧物再造、5G直播等功能区,为辖区内1.6万余名学生提供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垃圾分类学习教育阵地。组建7人垃圾分类讲师团,建设垃圾分类“流动培训站”,定期深入机关团体、商务楼宇和学校巡回宣讲。辖区内的广州市执信中学,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首批垃圾分类进校园基层联系点。

    荔湾区沙面街:“小步快跑”走出“沙面路子”

      高度重视,善听民意,画好垃圾分类规划图。荔湾区沙面街道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工作形势,宣传政策法规,学习操作规范。深入开展调研摸查,广泛听取、征求居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有关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建议,按照区域协同、共建共享理念,科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下好垃圾分类先手棋。该街道结合沙面文化旅游业发达的特点,着力打造11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具有欧陆园林风格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让每一个投放点变成为一个旅游打卡点,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市民游客对垃圾分类文明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每月坚持在沙面公园举行垃圾分类宣传咨询活动,现场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的良好局面。

      优化队伍,规范流程,打好垃圾分类关键牌。该街道整合环卫队伍力量,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环卫工人担任保洁员,负责环卫保洁、桶边指导和每日登记,推进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强化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做到每天不少于4次巡查监督,以执法的刚性倒逼工作实效的提升。

    海珠区素社街:多措并举保障顺畅运行

      深化点位改造,优化投放环境。海珠区素社街道结合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布局,投入215万元,升级改造78个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现代科技特点、简约时尚特征、适配周边环境风格的投放点,投放环境持续优化。

      聚焦习惯养成,构建长效机制。该街道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13个社区发动下沉党员干部、社工、楼长积极参与分类课堂、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等垃圾分类服务,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事教育”,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创新收运模式,推动垃圾源头减量。该街道在万寿路、海联路、江湾路和仲恺路等餐饮单位集中片区,推广“铃响车到、车到即收、收完即走”收运模式,大大提高餐厨垃圾收运率,全街餐厨垃圾分类率达24.5%。在建基路、江湾路、万寿路口分别设置废旧木材、大件垃圾、建筑余泥及绿化垃圾收集点位,实现全街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严格执法检查,倒逼问题整改。该街道成立由综合执法队、市场监管所、环监所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垃圾分类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加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各环节的执法检查力度。坚持“日巡查、周执法、月督导”制度,以“今日问题点”“每周红黑榜”“每月排名表”等措施,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番禺区石碁镇:创新模式实现提质增效

      围绕“三个坚持”,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番禺区石碁镇坚持组织推动,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区镇联动、部门协同,形成全镇一盘棋、各方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坚持宣传发动,组建由村居卫生专干、保洁队长为成员的垃圾分类讲师队,进村入户开展宣讲培训。坚持党建引领,把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发动本村党员和回村报到党员示范带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

      实行“三个举措”,高效推进分类工作。该镇建立完善巡查督导和执法检查双重监督机制,实行干部包村、党员包户,开展网格化垃圾分类督促指导。运用科技手段,搭建镇、村居智能监管网络,24小时实时监控垃圾分类动态。强化教育实践,三年累计开展家庭、学校、村居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819场次,覆盖4.7万人次。

      紧抓“三个环节”,加快建立分类体系。该镇紧盯投放、收运、处理三个环节,因地制宜优化升级分类投放点,加装厨余垃圾投放箱漏斗装置,设置适合不同身高需求的“亲子桶”,让居民投放更加便利;打造集“垃圾分类宣教展厅+环卫驿站+再生资源回收站”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网点,建成占地440平方米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收运范围覆盖辖区内55个大型厨余垃圾收运点,厨余垃圾日均处理能力最高可达31吨,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日益完善。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厉害了 中国农村公路 内蒙古赤峰,乌白公路穿沙而过,以路治沙撬动治理约70万亩沙地,八百里瀚海变绿洲。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业务范围 | 版权声明 | 后台管理 | 查询系统
    电话:010—88726325 邮编:100043 邮箱:zgczjs@163.com 传真:010—88726325
    Copyright©2013 www.zgczjs.cn Inc. 京ICP备19052759号-1 All Rights Reserved.城镇建设网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