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xSpider
  • 我国经济经受住超预期冲击 内生动能今年有望回稳走强_城镇化建设网-城镇化建设宣传门户网站
    欢迎访问城镇建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时政新闻
    城镇文化
    部门互动
    论文发表
    证件核查
    今天:
    西部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章 > 经济透视 >

    我国经济经受住超预期冲击 内生动能今年有望回稳走强

    时间: 2023-01-13 16:25 作者:中国城镇建设 来源:未知 点击: 740次

    遭受国内外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之后,我国宏观经济目前运行态势如何?在推动经济趋暖向好关键期,扩内需、助民企、化风险等重要部署应该如何贯彻实施?

    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近日,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在京举办专家解读会。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卫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研究员杨道玲,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研究员肖新建对最新研究与最新分析进行了分享。

    高频数据监测分析:我国经济经受住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

    解读会上,杨道玲基于20余项各类高频数据,从投资、消费、外贸、市场主体四个方面观测了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从投资看:项目投资总体较快速增长,工程建设相关行业逐步回暖

    一方面,作为投资先导指标的工程项目中标数量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以来,工程项目中标量总体较快增长,全年同比增速达到57.7%较高水平。从2022年第四季度看,10月中标量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此后快速回升,12月反弹至63.2%,显示出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工程建设相关行业稳步回暖。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以来,国内各类工程机械总销量同比降幅不断收窄,11月降幅为4%,较4月收窄38.3个百分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挖掘机销量2022年11月份已实现同比正增长,增速为2.7%,较3月的低点提升66.3个百分点,回暖势头明显。

    ——从消费看:多项消费指标企稳回升,消费热度正在稳步复苏

    随着各地疫情先后达峰过峰,多地正积极有序助力复工复产,推动城市活力加快恢复,多项高频指标显示我国当前消费热度正稳步复苏。地铁人流热度指数显示,去年12月以来我国地铁人流热度先降后升,目前指数达61.4,较2022年12月低点大幅回升36.5个点。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指数显示,2022年12月该指数呈现先降后升走势,目前已达96.6,较当月低点提升28.7个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全部83个城市指数均已企稳回升,商场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正加快回归。

    ——看外贸看:进口率先回暖,外贸增长动能总体平稳

    在国内政策带动下,我国贸易平稳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一是我国港口活力正在回暖。港口物流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港口物流指数为84.49,环比上升2.31%。二是外贸事件活跃度持续回升。2022年12月外贸舆情事件活跃度为2787.4,环比增长11.8%。三是澳新航线进口增长迅速。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亮点突出。

    ——从企业运行看市场主体活力呈现逐步复苏势头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实,2022年市场主体规模稳中有增,特别是下半年8、9、10三个月市场主体增长势头持续上扬,市场创业热情逐渐恢复。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力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创业企业经营活力指数整体回升态势,尽管四季度受疫情影响指数降至年内低位,但12月底已恢复至81.3,比低点提升2.3个点。而生活服务业经营活力指数显示,自2022年12月最后一周以来,该指数逐日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商户正从疫情影响中恢复,纷纷开工营业。

    杨道玲分析,总体上看2022年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各种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潜力和活力。“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加快优化调整,各项稳增长举措持续落地赋能,预计今年市场信心将稳步修复回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有望回稳走强,推动我国经济趋暖趋好。”

    专家解读:纲举目张 今年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会议对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五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与会专家分别做出针对性解读。

    用好有利条件,充分挖掘消费增长点——

    郭丽岩指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尤其是消费潜力,不只是应对疫情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长期战略任务。为了从容应对新征程上的惊涛骇浪,需要将扩大内需和全面促进消费作为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立足点。

    当前,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有更多可以期待的消费增长点。随着防控政策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接触式服务业相关消费场景将加快恢复和更多开启。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伐加快,鼓励“三孩”等生育政策加速落地,“银发”和“幼齿”消费有望加快扩容升级,并带动相关群体和家庭消费。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建设等举措落地,有利于有序扩大居住消费。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深入融合的背景下,新型消费将呈现蓬勃向上、增长更快、体量更大、模式业态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大力推广绿色认证产品,推动绿色认证结果的广泛采信,推动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开设绿色低碳产品专区,拓展居民绿色消费市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将有助于带动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品与服务下乡,从而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立足国情,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肖新建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领域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体现和落实,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夯基之旅。

    2023年,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从六个方面发力:一是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三是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牢牢端好中国人饭碗。四是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五是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六是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引导和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齐头并进——

    黄卫挺指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角,稳增长需要汇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力量。

    要切实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是稳预期、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我国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毫不动摇”是民营经济产生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制度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要紧扣民营经济新的使命担当,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同时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进一步发挥好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顾大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通过“机遇+保障+服务”三大策略吸引留住外资——

    黄卫挺指出,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吸引和利用外资将为稳增长提供动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继续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以积极态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也给外资获得中国发展红利提供了机遇。

    下一步,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面向国际社会宣传好、解读好中国发展机遇和外资政策,通过“市场机遇+制度保障+政府服务”三大策略吸引和留住外资,发挥好外资在连接内外循环,维护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黄卫挺指出,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和增强忧患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将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隐患发现和处置于萌芽状态。

    要有效防范应对各类输入型风险。要密切关注外围环境变化,重点做好大宗商品价格、跨境资金流动、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形势研判,及时有效应对各类外部输入型风险。同时,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加快建设海外投资权益保护体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要做好国内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工作。要强化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能源产供销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将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房地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经济来说既是动力源,也是风险源,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按照“房住不炒”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重视防范化解中小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存量隐形债务处置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业务范围 | 版权声明 | 后台管理 | 查询系统
    电话:010—88726325 邮编:100043 邮箱:zgczjs@163.com 传真:010—88726325
    Copyright©2013 www.zgczjs.cn Inc. 京ICP备19052759号-1 All Rights Reserved.城镇建设网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