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直接体现,目前正在各地蓬勃兴起。新华社记者在多省采访发现,部分地区森林城市建设有所跑偏,存在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观化等问题。
“城里一平方 山上一亩林”, 部分地区绿化建设奢侈化令人瞠目;热衷跟风,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环境树种,一些城市媚外化严重;“只管好看 不顾好用”, 价格不菲、“看上去很美”的绿化项目无法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景观化的城市绿化毁掉了群众的绿色获得感。而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观化,又构成了城市建设的“绿色大跃进”。
从沿海某市台风吹倒60多万株树,到中部某市洪水围城时以湿地风光为卖点的大片楼盘成为水中孤岛,从“桂花潮”到“樟树热”……“只选贵的、不选对的”,科学规划让位于领导意志,不重自然规律、只重领导意志,重视外在景观打造,忽视生态系统建设,部分地区森林城市建设早已不动声色地偏离了绿化城市、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公众宜居的目标。
森林城市的本质是通过营造城市森林,形成一个近自然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来实现城市宜居,然而,种了砍、砍了种,反复化和随意化是不少城市的绿化通病。据报道,某市的中心主干道在30年间,已经换了好几代行道树。耗资巨大的绿化工程往往在长官喜好的“提档升级”中连根拔除。
事实上,一毁一建的背后暗藏巨大的利益链。业内秘密,“移一棵树费用是种一棵树的三倍”。一般而言,种树的费用是一步到位。而移树则会算起树、吊树、运树、再种树,还有养护等全过程的费用。后者的费用远超前者,可以“滋养”各个环节的得利者。一进一出之间,创收的目的不言而喻。甚至“喜新厌旧”工程背后还隐藏“绿化腐败”。而部分干部也可以从中追求“绿色政绩”,可谓“各得所需”。只是短视、功利的绿化项目不仅浪费公共财政资金,而且折损民心,影响政府形象。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森林城市建设变成“绿色大跃进”,是一幕灰色幽默,重植轻管、形式主义、浪费公帑、监管乏力造就了城市绿化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观化的现实“土壤”。倘若罔顾科学的权力美学长期存在,一意孤行的决策生态没有丝毫改变,缺乏民意掣肘的权力极可能为了政绩和利益,不断上演新戏码,值得各方警惕。
森林城市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不能用虚假的数字,人造的繁荣掩盖种种问题。耗资巨大的绿化工程不是“橡皮擦”,任凭某些人“随心所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实做到这一点不难,无非是多一些科学规划,少一些长官意志;多一些长远眼光,少一些朝令夕改;多一些公开透明,少一些权力任性。如此,城市绿化才能郁郁苍苍,生长良好,切实起到护佑城市、幸福民众的根本作用。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