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xSpider
  • 一个晋西北农民眼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_城镇化建设网-城镇化建设宣传门户网站
    欢迎访问城镇建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时政新闻
    城镇文化
    部门互动
    论文发表
    证件核查
    今天:
    西部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章 > 经济透视 >

    一个晋西北农民眼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时间: 2019-06-17 07:07 作者:中国城镇建设 来源:未知 点击: 1126次

     “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小宗粮豆,其特点是小、少、特、杂。”这是百度百科里有关“小杂粮”的词条。

      “那都是以前的说法,现在的小杂粮可不‘小’啦。”61岁的山西五寨县农民邸喜全跟小杂粮打了40多年交道,他用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了小杂粮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活命粮”成“致富粮”:产量规模大幅提升

      “过去种小杂粮是为了活命。现在可不同了,我靠它发家致富嘞。”邸喜全说。

      邸喜全所在的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冷凉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壤导致一般的农作物难以生长,过去农民只能靠种植一些耐寒抗旱的小杂粮勉强维持生计。

      邸喜全十几岁就开始下地帮父母种田,上世纪70年代农村生产力低下,十几亩地够他们一家五口人忙活大半年。“那时候种一亩谷子才能产五六百斤,一亩玉米也就产八九百斤,打下的粮食刚够一家老小填饱肚子,要是遇上灾荒年,就得挨饿了。”

      “现在,我这地一年产的粮食够家里吃十年都有余。”望着眼前的200亩杂粮地,邸喜全感慨,40年间小杂粮的亩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农民的生产效率更是提高了几十倍。

      邸喜全告诉记者,变化大多发生在近几年,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当地政府积极引进小杂粮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小杂粮的科学化、规模化种植。

      2009年,邸喜全创办了前所村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规模已发展到100多人。老邸自己向农科院租了400亩地,其中200亩种了小杂粮,包括甜糯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仅靠这些小杂粮,邸喜全一年就能赚10多万元,加上另外200亩蔬菜的盈利,年收入超过20万元。

      “苦力活”成“技术活”:耕种方式彻底革新

      “以前种小杂粮是苦力活,农民为了几口吃的一辈子被拴在地里。现在种地成了技术活,科技解放了双手,让我们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邸喜全说。

      回忆起40年前田间劳作的场景,邸喜全感慨不已:“那时从播种到收割全靠人工,能用畜力耕种的人家已经算‘大户’了。”

      最让邸喜全难忘的是种谷子时跪在地里拔苗的场景,因为种子播撒不均匀,导致每一垄地长出的苗都是一堆一堆的,必须在每堆苗中留下长势最好的一棵,将其他的全部拔掉。“杂苗就像头发一样多,一个人跪在地里一棵棵、一丛丛地拔,一整天也拔不了二分地。”

      “现在没有‘拔苗’这一说啦。”邸喜全说,如今有了精量播种机,农民通过机械化播种实现了精准均匀排种,“机器完全听我的命令,我让它下一颗就下一颗,让它下三颗就下三颗,一台机器一天就能下三十亩地的种子。”

      说到这儿,邸喜全骄傲地向记者盘点起自己的“家当”:拖拉机从18马力到180马力共有六台,双铧犁、圆盘犁、割晒机等配套农机具应有尽有,还有收割机、冷藏车……“去年我还买了一架无人机,专门考了无人机驾照,现在我能用无人机喷肥撒药了,空闲时还能帮帮别人。”他说。

      “种地不再是苦差事,农民的生活现在可美啦。”邸喜全说,由于种植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如今一个农民照看三五十亩小杂粮地非常轻松,百姓有了更多闲暇时间,日子过得更舒坦,生活也更有滋味了。

      “粗粮”成“营养食品”:受众人群迅速扩大

      “以前城里人不吃小杂粮,现在可稀罕着嘞,卖的价钱比主粮还高。”邸喜全说。

      小杂粮大多属于粗粮,过去由于加工工艺简单,口感比较粗糙,小杂粮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只能被“吃不起精粮”的穷人当作充饥的口粮。

      随着近年来小杂粮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小杂粮的营养价值逐渐为人所知,加上精细化的加工制作优化了其口感、提高了其食用的便利性,使得小杂粮逐渐走向越来越多百姓的餐桌,成为许多人喜爱的营养食品。

      “过去家里来个亲戚,为了表示欢迎,我们都会拿出白面来招待他。”邸喜全说,白面馒头是过去村里对客人的最高礼遇。“现在正好反过来了,城里人到乡下来,就是要吃粗粮哩。”

      邸喜全告诉记者,近几年县里冒出了一批小杂粮加工企业,最近的一家甜糯玉米加工厂距离自己家不足5公里远。“我们本地的甜糯玉米经过加工,直接被送上了全国各地的超市货架。”邸喜全自豪地说,“北京各大景区里卖的煮玉米很多都产自这里。”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定位的提升,小杂粮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一斤谷子能卖到两块五毛钱,而且根本不愁卖,一个电话收粮车就上门了。”由于看好小杂粮的市场前景,邸喜全近几年一直在扩大种植规模,“小杂粮成了大产业,老百姓的好日子也要来啦。”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业务范围 | 版权声明 | 后台管理 | 查询系统
    电话:010—88726325 邮编:100043 邮箱:zgczjs@163.com 传真:010—88726325
    Copyright©2013 www.zgczjs.cn Inc. 京ICP备19052759号-1 All Rights Reserved.城镇建设网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