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红色电影的海洋!我们一边畅游一边汲取精神养分……”“七一”前夕,记者来到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南吕固乡四留固村。这个有着“中国红色电影第一村”美誉的小乡村名不虚传,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红色电影文化符号。街道两边楼房墙体上绘制的《闪闪的红星》《渡江侦察记》等电影海报,吸引很多游人驻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到这里参观见学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已达上万人次。特别是作为‘地标’的红色电影文化博物馆,今年陆续有500多个团体前来参观,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7个。”邯郸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刘韶旭告诉记者。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在红色电影文化博物馆里,记者看到,46名来自丛台区的民兵骨干正在观看纪录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伴随着胶片电影放映机均匀的嗒嗒声,一幅幅带着“雪花点”的黑白画面呈现在幕布上,为民兵上了一堂别具特色的党史教育课。
观影完毕,民兵党员陈翔深有感触:“纪录片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光辉挺拔,他们的赤诚初心让我心潮澎湃。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作为一名民兵党员,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练应急本领,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这个馆在邯郸市开展国防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崔海山向记者介绍,2004年,馆长魏少先为专心红色收藏、传播红色文化、开展国防教育,注销了自己创办的公司,将资金投入“燕赵红色文化收藏馆”的筹建。2017年,收藏馆升级为红色电影文化博物馆。
“2018年,在魏馆长的支持下,我们在场馆二楼设立了国防教育展览室,形成集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和国防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馆。”丛台区人武部部长刘青告诉记者,这个馆分为电影文化展厅、电影放映厅、强军主题文化馆、丛台国防文化馆4个区域,馆内收藏红色电影胶片、放映机、电影海报等近2万件,是河北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在一楼电影文化展厅,存有珍贵的电影拷贝3000余部,电影放映机150余台、各种珍贵电影资料图书1500余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海报3000余张。记者注意到,在陈列柜里有一张被妥善保存的捐赠证书。魏少先向记者介绍,他们曾向中国电影资料馆捐赠了3部珍贵的电影拷贝作为国家电影档案永久保存,其中一部名为《瓮中捉鳖》的军事题材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拷贝越来越少,收集起来很不容易,费时费力。但把它们放映出来,让观众更直观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觉得值!”魏少先告诉记者,现在博物馆已成为邯郸市40余个党政机关、22所大中小学、上百家民营企业开展国防教育的“打卡地”。随着博物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参观。
在二楼强军主题文化馆,共设军兵种介绍、淬火成钢、大国重器3个部分,充分展示我军光辉的发展历程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果。“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普及国防和军队知识。”刘韶旭说,来此参观的人员可以在一楼看电影,二楼学知识,接受红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此外,在丛台国防文化馆里,有许多不被人熟知的珍贵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是当地群众了解丛台红色革命历史的好去处。
为促进红色文化向更大范围传播,魏少先还牵头成立了红色电影放映队,经常外出义务放映电影。十几年来,放映队深入全国各地驻军单位、党政机关、学校、社区等放映电影,行程已达10万余公里,免费为群众放映电影30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
“现在我年纪大了,组织授课、放映电影有些力不从心。”魏少先告诉记者,令他欣慰的是,儿子魏行受他的影响,如今已接过接力棒,将传播红色文化作为人生追求。
在红色电影文化博物馆的辐射带动下,2018年,邯郸市启动国防小镇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四留固村打造红色电影小镇,用反映峥嵘岁月的影片点燃红色文化传播的火炬,促进了当地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红色电影文化博物馆周边有千米电影文化步行街,有利用废弃坑塘建成的“电影人家”主题餐厅,有以影片《闪闪的红星》场景为原型打造的“红星粉皮坊”……记者探访餐厅,一进门,红色革命歌曲激扬的旋律就传入耳中,每个包间都有不同的电影目录,可以选择播放《东方红》《飞夺泸定桥》等经典电影。
据了解,除了四留固村,在南吕固乡还有20多个村庄与电影“结缘”。下一步,他们将倾力打造红色电影小镇产业联盟,让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