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在欧亚大陆上,中国与“背靠背”的好伙伴俄罗斯达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东南亚,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在非洲,在拉美,中国的朋友遍天下……新征程上,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步履更加坚定。
中国发展经验智慧总结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重要讲话中如是指出。峰会期间,习近平全面阐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自成为中国执政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推动构建有别于传统国际关系范式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始终将本国发展与全球发展结合在一起。中国发展经验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和发展思路,在国家发展道路的创新探索方面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中国对国际关系探索随时代变化不断升华的表现。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坚守和发展,对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在如何处理国与国关系上,中国始终站在人类历史前进的一边,发出积极正面的声音,也正因此,中国的声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称赞和支持。
“新型国际关系有三个关键词: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相互尊重是前提,即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对待不同国家,不论领土大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异同,中国一律持平等态度,而非以文明优越感、种族优越感、实力优越感处理与他国关系。公平正义是准则,即摒弃丛林法则,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都彰显公平正义,而非奉行单边主义,以某一国的利益优先。合作共赢是目标,即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共护和平,共促发展,实现最大范围的互利共赢,而非按照利益需求划分排外‘小圈子’。”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中国合作的对象是跨文明、跨意识形态、跨种族和涵盖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多数国家,兼顾个人、群体、国家、国际组织的多层次需求,为共同解决抗击疫情、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国际挑战提供支撑。二是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中国的理念具有穿透感、历史感、纵深感,最大程度兼顾人、国家、地球的协调发展,着眼于世界真正的和平发展。三是有充足的实践行动。中国在外交领域始终言行一致,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具体行动,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国际社会带来更多发展、稳定、和平因素。
正如阿根廷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豪尔赫·卡斯特罗所说,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只是中国对于当前世界关系格局的一种立场或看法,更是这个大国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智慧总结”。
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自2019年6月中俄两国领导人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中俄关系已成为新时代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两国的频频互动,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尤为亮眼。
6月28日,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两国元首宣布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
5月19日,习近平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仪式。
今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俄经贸、能源、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合作仍持续发力。数据显示,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连年超过1000亿美元,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仍然保持这一水平。今年1至4月中俄双边贸易额为402.1亿美元,首次在前4个月即突破400亿美元。预计2021年中俄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贸易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双边关系开启了崭新的光辉一页。”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伊万诺夫坦言,20年来,以条约为依托,双边关系实现了质的飞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和最高水平,成为“睦邻、互利、平等合作的典范”。
“中国与俄罗斯是‘背靠背’的好伙伴,在频繁交往中越走越近。”李海东表示,中俄两国互补性强,在经贸层面、科技层面、外交战略层面都取得显著合作成果。在当前相对动荡的国际形势下,中俄组合堪称最紧密、最牢固、最成熟、最稳定的一组大国关系,中俄关系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成功范例。中俄两国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国际社会注入了正能量,为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树立起标杆和典范。
今年还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50年前,中美“以小球转动大球”,融化了两国历时20多年相互隔绝的坚冰。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中美两国货物贸易额仍逆势增长8.3%,达5800多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61.3%。事实证明,中美经贸合作长期是双向互惠的。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时表示:“对话合作应当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合作应双向互利,平衡解决彼此关切。中方致力于同美方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同时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敦促美方按照两国元首除夕通话精神,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确发展轨道。”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承担着特殊国际责任和义务,两国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如今,美国的某些政客试图鼓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将中美关系拖入大国间零和博弈的泥淖。中国愿与美国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对美国损害中国利益言行会进行坚决斗争反制。美国应当认清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多做贡献。”阮宗泽表示。
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在刚果(金)卢阿拉巴省科卢韦齐市近郊西南侧,红瓦、白墙与绿树交相呼应,一座由中企投资建设的“绿色矿山”坐落其间。这座由中国紫金矿业集团旗下穆索诺伊公司打造的矿区距居民区直线距离不到100米。每逢雨季,非洲小白鹭会如期而至。
今年年初,刚果(金)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疫情期间,中国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赴刚果(金)、刚果(布)、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三国。刚果(金)国务部长兼外长通巴表示,中方派遣多个医疗专家组帮助医疗体系薄弱的非洲国家抗击疫情,充分证明了中非真诚友谊。
类似刚果(金)“绿色矿山”的故事,还在全球的各个角落悄然发生。中国已同世界上108个国家和4个地区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战略伙伴关系达93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遍天下,正是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写照。
在欧洲,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正在经贸交流、抗击疫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与中国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7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时指出,希望中欧扩大共识和合作,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
在亚洲,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东盟等地区组织的合作。2020年,中国首次和东盟相互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引领区域经济复苏。越南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知名经济学家武大略表示:“30年来,中国和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成功、最生机勃勃的合作典范之一,发展强劲的经贸合作是其中一大亮点。中国和东盟在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方面都作出了表率性努力。”
在非洲,在拉美,在中东……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推动同这些地区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同非盟、阿盟、拉共体等地区组织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成果更加丰硕。
阮宗泽表示,中国推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超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地理局限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寻求双赢、多赢。中国奉行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相信发展中国家有能力处理好本国事务。这也是中国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在国际社会拥有众多支持者、赢得众多伙伴的重要原因。从数据上看,中国在过去十余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是一个巨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合作网络。中国将本国与他国的关系放在全球共同繁荣发展的网络中看待,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