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特特,身上总透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那股劲儿。从海拔4300多米的松多到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从一名新兵到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这个陕西娃在西藏二十载,驻守的地方越来越高、越来越冷,奋斗之心却越来越火热。
苦地方险地方,锤炼血性好地方
2002年,孔特特进藏的第一站,就是海拔4300多米的松多林政检查站。那是原武警森林部队海拔最高、条件最苦、任务最重的执勤点。10月的夜晚,温度已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执勤的孔特特眉毛结冰,手上冻得全是口子,低温缺氧让他连迈腿都吃力。长年累月,渴了,只能砸冰取水;冷了,靠“抱团”取暖;想吃点新鲜蔬菜,更是奢望。
苦寒没有吓退他。在这里,他发扬“老西藏精神”,暗自鼓劲:“要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就这样,站在冰天雪地、顶着大风沙尘、承受烈日暴晒,他每天检查过往车辆几百台次,全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
2018年,部队改革转制,孔特特没有选择返回内地:“组织在这里培养了我,我要继续留下来。”
“远在阿里,苦在那曲,险在昌都。”2019年,他又主动申请调到西藏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那曲大队任职。由于含氧量不到平原一半,刚到那曲,他这个十几年的“老西藏”都觉得心跳过快。
“苦地方险地方,锤炼血性好地方!”孔特特带领大家每天训练体能,一开始只能小步颠,渐渐能够负重大步跑。从几百米到5公里,再到10公里,经过全员努力,大队体能训练达到全优,连续3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大队。
再苦再累也要往前冲
20年来,孔特特参加灭火作战130余次,遭遇滚石、倒木那是家常便饭,但只要警铃响起,他总会带头冲向前线。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孔特特说,光那曲就有22万公顷原始森林、6.3亿亩羌塘草原,栖息着大量珍贵野生动植物。这里生态脆弱,森林一旦被烧毁,数十年都难以修复。
保护高原的原始森林,考验孔特特的不只是消防技能,更是超常的勇气和胆识。
2015年11月,山南市一处森林发生火灾。那里山高坡陡,灭火垂直落差高达上千米。一天下午2点,他们堵截火头时,发现石缝下还在冒烟。突然一阵大风,火焰“轰”地卷起来。“丢掉重装备,跑!”眼看情势危急,孔特特带领大伙拼命往植被稀疏的地方猛跑才脱险。次日去检查,队员们丢下的水泵都被烧成了铁块。
两年前,林芝市发生森林火灾,他带领那曲大队50名指战员前往支援。上山没有路,他们手脚并用,沿着60多度的陡坡开进。“头顶是一片火海,脚下是万丈深渊,身上是道道划痕,但没有一个人犹豫,我们必须把水泵架上去。”孔特特说。
扛着输水管带,指战员们一点点扑灭明火和烟点。就在战斗快收尾时,火场风向突变,吹起一团巨大的“飞火”,朝现场的20多名群众袭来。孔特特再次果断决策,指挥大家迅速脱险。将群众安全转移后,几名护林员紧紧攥着他的手致谢。那一刻,孔特特至今难忘:“这份事业是崇高的,再苦再累也要往前冲。”
用心用情竭诚为民
改革转制3年多来,孔特特带领队伍深入群众,不断巩固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这里地广人稀,跑一趟乡镇少则往返数百公里,多则上千公里,但我们坚持到一线去。”每次去,孔特特都给乡亲们介绍防灭火知识,同当地护林员一起演练,教他们使用消防设备、普及法律法规、学习避险技能。
“现在,老百姓在思想上实现了‘预防为主’的转变,森林火灾次数逐年减少。有的牧民还自发建起蓄水池,一旦有火情,能迅速打早打小。”孔特特说。
除了森林防灭火,孔特特还投身到许多抢险救灾任务中去。2020年7月,连日强降雨导致那曲市色尼区一片居民区被淹。在暴雨中,孔特特带队蹚着一米多深的积水,一边通宵抽水排涝,一边帮几十户居民搬运青稞、家具等物资,避免财产损失上百万元。
在西藏这些年,吃了很多苦,但这位硬汉眼里满是坚定:“苦归苦,但必须有人去建设和守护。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会继续留在这里。对我来说,海拔越高越检验忠诚,环境越艰苦越值得奉献!”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