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百强中心镇”遵循“优中择优、分类培育、宁缺毋滥”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
●从2021年起每年组织考核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到2023年,共考核命名1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
●在中心镇建设上,四川分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并锚定其发展方向
近日,四川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名单正式出炉,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等58个中心镇榜上有名。
根据全省规划,到2023年,四川将总共考核命名1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
首批百强榜单出炉的背后,传递出四川城镇发展的什么新信号?
“镇”在图强:告别全省乡镇“多而不强”的历史
2019年以前,全省乡镇总数为4259个,其中,建制镇2236个,镇(乡)一级行政区平均户籍人口1.8万人,平均面积106平方公里——“多、小、密、弱”,是其显著特征。
为改变现状,2019年10月,我省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全省乡镇总数降低到2642个、减少38%,其中建制镇减少到2016个、减少10%,镇(乡)一级行政区平均户籍人口增至2.93万人,平均面积增至156.7平方公里。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把中心镇建设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未来方向,作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主战场,即大力发展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建制镇。
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进行总体部署,厘清了一条符合四川省情的“中心镇”发展之路。
根据《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办法》,“省级百强中心镇”遵循“优中择优、分类培育、宁缺毋滥”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从2021年起每年组织考核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到2023年,共考核命名1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
在此次公布的首批百强榜单中,一批强镇脱颖而出。
位于宜宾市叙州区的观音镇,已成为宜自乐3市周边20个乡镇50万人的区域中心。观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该镇建成区面积突破4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突破4万人,水电气讯及公共服务能够满足5万人的宜居需求。
“镇”在改变:聚焦特色发展,不再“千镇一面”
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避免“千镇一面”?
“很多乡镇‘长’得差不多,镇容镇貌大同小异,产业发展也存在同质化的倾向。”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鲁朝汉说。
就全省来看,各镇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城镇类型丰富,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有的甚至差别巨大。鲁朝汉说,“比如,成都的一个镇与偏远地区乡镇相比较,人口数量、城镇规模、发展定位、经济体量等完全不一样。”
“在中心镇建设上,我们提出要因地制宜、分类培育。”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错位发展,是中心镇建设坚持的原则。
在中心镇建设上,四川分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并锚定其发展方向:
——在城市化发展区,创建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科技教育类省级中心镇,成为城市卫星城镇;
——在农产品主产区,创建一批特色农业、农旅结合、商贸物流类省级中心镇,成为高产优质、特色鲜明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小城镇;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创建一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类省级中心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绿色低碳小城镇。
在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榜单中,已评出38个城市化发展区、14个农产品主产区、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进入首批百强榜单的,都是两年多来在创建百强中心镇建设中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的乡镇。”省住建厅村镇处相关负责人说。
以旅游为特色的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被列为首批百强榜单中38个城市化发展区之一。围绕“古蜀水韵亲子研学小镇”发展定位,三道堰镇已成功打造惠里、青杠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成都川菜博物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已举办非遗节、鸟笼艺术节、采柚节、龙舟会等本土特色文化民俗活动800余场次,年均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5亿元。
“镇”在崛起: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中心镇建设,肩负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使命。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心聚焦于城关镇,也就是县区政府所在地,“这就造成资源配置始终围绕县城转,形成多年来县城独大、承载压力大等各种问题。同时,其他乡镇也缺少相应的发展机会。”鲁朝汉说。
“这种状况随着中心镇的建设正在得到改变。”鲁朝汉表示,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壮大中心镇,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争取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
“因此,在发展中心镇过程中,我们明确提出不搞城关镇,要让大批中心镇迅速崛起,起到承接县城与普通乡镇的作用,以多中心来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鲁朝汉介绍,四川中心镇建设中,重点聚焦“6大提升工程”“5项改革措施”,以使中心镇更好地发挥承载要素集聚、分担县城功能、支撑县域发展的作用。
在首批百强榜单中,南充市南部县建兴镇的县域经济支撑作用已隐现。该镇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致富能人+困难群众+金融保险”的五方联盟发展模式,持续打造蚕桑、藤椒、水果等三条产业环线,已建立产业园56个,解决就业8000余人,实现群众增收1.2亿元。
为做强中心镇,发挥其支撑县域发展的作用,四川还出台一系列“含金量”满满的配套政策。
省住建厅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激励办法》,我省将实施命名镇示范建设奖励,“以3年为建设期,在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分配方案报省政府同意后,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奖励,资金由命名镇统筹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
同时,在用地保障上也将给予奖励指标——由市州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重点保障“省级百强中心镇”重大项目合理用地需求,给予候选镇30亩、命名镇70亩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
方向明确,政策激励。“百强榜单是一个新开始。”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培育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四川城镇发展也将形成新的格局。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