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今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改革、生态等多方面作出部署,提出今年“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定经济大盘”。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中国经济顶住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4%,成绩来之不易。
“真金白银”送上“及时雨”
3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4月,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正式实施;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6方面33项措施,其中财政政策就有7项,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道树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2年7月20日,全国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刘玉书表示,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政策,是今年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红利持续释放,以“真金白银”为更多市场主体送上“及时雨”,增加了现金流,提振了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积极财政靠前发力。6月2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这个前所未有的发行、使用‘时间表’从侧面反映了今年实施宏观政策的力度。”刘玉书说。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充分发力,持续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
“尤其是二季度开始,部分地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到疫情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冲击,对政策支持的需求更迫切。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抗击疫情、稳定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刘玉书说。
确保“筋骨血脉”畅通
3月份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一度面临不少堵点卡点,导致部分工业企业停工停产。
工业稳则经济稳,筑牢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基础。其中,产业链供应链被称为国民经济的“筋骨血脉”。工信部把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工业稳增长的首要任务,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聚焦重点区域,动态调整部级“白名单”企业范围,推动加快省级“白名单”企业区域互认,并强化上下游衔接服务。同时,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短平快等方式,帮助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稳定生产、增产扩产。
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物流很关键。不能让复工复产“卡”在半路上。记者梳理发现,山东、江苏、广东等多地成立由工信、交通等多部门联动的机制,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做好跨省跨市人员流动、物流运输等工作。“物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行业,作用越来越凸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全力保障物流网络畅通,是保障‘最初1公里’和‘最后100米’重要支撑。”中国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黎春说。
上半年,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尽管面临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日益稳定畅通,工业经济迅速扭转了下滑态势,实现了恢复增长。国新办7月19日举行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8.8%,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黎春表示,在目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政府稳定工业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成效明显,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快速修复,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改善,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上半年,各级政府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为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住兜好民生底线,民政部、财政部6月印发了《关于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完善相关兜底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力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认为,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是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环境;二是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三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稳定的预期,从而提振全社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6月17日,国新办举行困难群众帮扶有关工作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救助了城乡低保对象4128万人,城市低保的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22元,农村低保的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42元。7月22日,人社部举行2022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据介绍,1—6月,全国已向584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331亿元。
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进而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给就业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一系列部署着力助企纾困、稳岗扩岗。
今年高校毕业生增加到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有关部门专门出台工作方案和多项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三支一扶”计划……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暖招”“实招”频频上线。
“另外,作为一种补充的就业形式,灵活就业承载了就业‘蓄水池’的功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选择。”刘玉书说。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