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xSpider
  • 收官之年再发力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_城镇化建设网-城镇化建设宣传门户网站
    欢迎访问城镇建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时政要闻 | 领导艺术
    经济透视 | 基层传真
    热点追踪 | 环球视野
    城镇文化 | 企业形象
    探索思考 | 反腐倡廉
    关注民生 | 政法报道
    史海钩沉 | 时代人物
    感悟经典 | 证件核查
    今天:
    西部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章 > 探索思考 >

    收官之年再发力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 2020-02-07 09:09 作者:中国城镇建设 来源:未知 点击: 249次

    2019年,我国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0多万、贫困县摘帽340个左右。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依然很重,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压力不小,松劲懈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还时有发生。”中央农办秘书局副局长罗丹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目前还有近300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还剩下50多个贫困县尚未摘帽。收官之年如何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堡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安排部署。据罗丹介绍,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要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现在还未脱贫的近3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尚未摘帽的50多个贫困县,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是经过多轮攻坚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今年要对这些工作难度大的县和村进行挂牌督战,持续压实责任,整合帮扶资源,强化攻坚责任,确保攻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的同时,也要关注特殊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在未脱贫的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家庭还占相当比例。对于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实现应保尽保,不让他们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在已经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另外还有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影响脱贫大局。今年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确保他们稳定脱贫。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开展监测预警,及时提供针对性帮扶,防止他们落入“贫困陷阱”。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志扶智等工作力度,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帮助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

      ——要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攻坚战最后一年,要坚持严字当头,坚持现行标准,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用好督查、巡查、督导等手段,把影响目标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找出来,及时整改解决,赢得工作主动。为确保脱贫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今年将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加强脱贫攻坚宣传,用客观事实、鲜活案例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讴歌脱贫攻坚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总结脱贫攻坚伟大精神,讲好中国减贫生动故事。

      ——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要坚决落实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继续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坚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持续参与脱贫攻坚,形成攻坚决胜的强大合力。

      罗丹表示,尽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尽锐出战,拿出决战的精气神,落实落细工作举措,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业务范围 | 版权声明 | 后台管理 | 查询系统
    电话:010—88726325 邮编:100043 邮箱:zgczjs@163.com 传真:010—88726325
    Copyright©2013 www.zgczjs.cn Inc. 京ICP备19052759号-1 All Rights Reserved.城镇建设网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