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战略和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把脱贫攻坚期内的各项政策制度照搬照抄。”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母爸村党总支部书记陈飘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跟陈飘的看法一样,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认为,脱贫攻坚过程中创造的各类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政策部分可以为乡村振兴直接借鉴,部分需要调整改造后借鉴,部分则需要调整退出。
这其中,要使科技创新起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地衔接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经验,借鉴当有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等举措,让全国政协委员、广西防城港市科技局局长杨远艳感觉很振奋。
广西有近40%的地区属大石山区,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用于村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达979亿元,财政压力巨大;目前有30%左右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不足百亿……
杨远艳通过深入调研认为,当前,老少边山穷以及刚脱贫地区仍有短板弱项,发展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阳春三月,母爸村6000多亩的芒果又到了飘香季。然而“当家人”陈飘发现,电商平台并不太适合芒果等生鲜水果大宗商品的交易。
“随着消费市场升级,要求农产品提供更高质量的供给。”陈飘表示,与之相应的,消费扶贫政策也应尽快升级,让消费助农拓展为普惠政策。在他看来,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措施解决的是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基础性问题,乡村振兴关注的是整个“三农”问题,范围和对象明显扩大。
“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饮水安全等基础性帮扶政策,建议基本保持不变;产业、就业、金融等有效巩固脱贫成效的政策,建议予以保留并拓展为普惠政策;综合性兜底保障政策措施,建议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予以调整。”他表示。
设置科技项目,应该“小而广”
“根据农村农民分散的特点,乡村振兴涉及的科技需求不应求大而求面广。因此,科技项目可以考虑以‘小而广’为主,经费不宜多,研究团队轻装上阵,项目容易完成。”在关注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时,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白药集团中药研发总监朱兆云说。
她建议,首先要引导“三区”人才和广大科技特派员更深入地面向乡村、农民,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推广,帮助当地建起长远基业。
“农村有着许多传统工艺、特色产品等,这些产品虽然小,但有独特性。虽然有些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但提升空间很大。”朱兆云说,通过设立如中药材栽培、产地加工、信息传递等有助于帮助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技术项目,充分结合当地传统特色,实现科技赋能,“各个击破”阻碍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促进传统特色产业增值。
广大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要“形成一大批成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朱兆云建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她认为,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设立的乡村传统特色产业项目,应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科技服务和科技项目要务实、更贴地气,搭建城乡产业联合的桥梁纽带,实现传统特色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完成乡村发展多点辐射攻关,使科技更好地发挥作用。
深化配套改革,法宝要用好
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还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供销社等改革。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学院合作发展处副处长邓大玉建议,把供销合作社建到村上。
“村供销合作社是农村现代流通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村供销合作社。”邓大玉说。
为助推乡村振兴,当前广西正在加快推进村供销合作社建设发展,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3000家左右村供销社。
邓大玉建议中央加大对村供销合作社建设的倾斜力度,支持各地建设村供销合作社,着力补齐为农服务短板,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水平。
走好乡村振兴道路,法治保障也是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主任邓泽永建议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不仅意味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裕,还意味着乡村治理的民主公平、农民安全感的提升和农村秩序的安宁与活力。”
围绕加强农村法治建设,邓泽永认为应加大针对涉农立法修法力度,培育农民的现代化法治观念,提高农村法律服务水平,落实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村行政执法水平。如此,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前路灿烂。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