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成立、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落地、外资流入力度加大……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挑战,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活力加速释放,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资本市场更加主动担当作为。专家认为,资本市场应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循环,不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与效。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作为拓宽资本市场入口、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抓手,注册制改革备受关注。继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并平稳运行后,今年,注册制改革取得又一重大进展:北交所成立并同步试点注册制。注册制“试验田”持续扩围,市场容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0日,注册制下共380家公司登陆科创板,合计总市值约5.76万亿元;253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合计总市值约2.33万亿元;82家公司登陆北交所,合计总市值约2550亿元。注册制不断扩围,有效提升资本市场覆盖面和包容度,直接融资活水加速滋润实体经济。
同时,一年来,与注册制改革相配套的退出机制、发行交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也持续建立完善,厚植支持优质企业成长的沃土。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在不断提高。”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改善,新股价格更能反映企业实际价值,价格发现效率显著提升。质优公司股票更受青睐,“壳价值”逐步下降,“炒差”“炒新”现象日益减少。常态化退市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今年A股已有超20家公司退市,比往年退市家数都要多,优胜劣汰效应显著。
历经多年准备,目前我国已具备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未来随着注册制改革加速推进,越来越多实体企业有望登陆A股市场。
“要全面实行注册制,还需从三方面着重发力、补齐短板。”李湛建议,首先要建立规范化、常态化和严格化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质控水平。其次要切实保护好投资者权益,压实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利益相关个人责任,落实“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制度,保证投资者切实获得赔偿。最后还要加快建立与注册制相符的常态化退市机制。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如何构建严格和包容兼具的发行上市标准是全面实行注册制的重中之重,“我国公开市场既要选优拒劣,又要包容奖掖,既要防止劣质企业上市圈钱,也要让有潜力的公司获得资本市场支持”。
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
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服务实体经济的制度基础不断夯实,深层次、结构性变化逐渐显现。
双向开放新举措频出。符合条件的科创板股票被正式纳入沪深港通标的;QFII新规落地实施,投资范围扩大至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等;商品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范围不断拓展,新增原油、棕榈油期权两个国际化品种等,支持国内企业更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投资者保护网越织越密。出台刑法修正案(十一)和《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等,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成功落地实施,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成本大幅提升,投资者维权取得新突破。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针对一些平台企业存在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等问题,有关监管部门加大反垄断监管力度,依法查处有关平台企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一系列改革举措及时落地,有效改善和稳定了市场预期,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资本市场生态正在形成。”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随着注册制全面实行和资本市场走向更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加强对资本的规范引导、减少风险外溢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设置‘红绿灯’就是要引导资本充分发挥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未来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框架,依法强化对资本的有效监管。
“防止资本野蛮生长需要给资本定规立制,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明确不能进行掠夺式的并购挤占或恶性竞争,督促市场开展共赢型的协同发展,引导资本重视长期成长而非短期暴利。”田利辉表示。
创新能量加速释放
今年以来,通过不断构建完善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体系,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力量进一步增强,资金、技术、人才持续向创新领域涌动,创新创业活力加速释放。
科创板支持与鼓励一大批“硬科技”企业上市发展、做优做强,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合计376.68亿元,同比增长40%,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创业板积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创业板138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35.53%;平均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28.63%。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着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81家首批上市企业中,有16家为“小巨人”企业,50%以上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未来应如何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融合?李奇霖建议,一方面要加速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步伐,提升资本市场对于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在支持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资本更高效配置到重点领域。
李湛认为,要继续推进新三板改革,着重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议引入更具竞争性的发行制度和更高效的交易机制,在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预警的基础上考虑适当放宽投资者门槛,继续加强场内属性,不断增强新三板的流动性”。
“还要善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投入,如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市场,让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投资加快迈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引领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田利辉表示。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