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当当……”天还未亮,雄安新区雄县胡各庄村“爱心食堂”里,便传来一阵阵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张立祥手脚麻利地将刚淘好的米倒入锅中,搅动两下,盖上盖子,转身开始和面蒸馒头。想着再过一个多小时,老人们就要来吃早餐了,他手上的动作又快了几分。
张立祥是胡各庄村“爱心食堂”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早上五点多,他和同事赵铁良就要赶到食堂,为全村100多名老人张罗三餐。
雄县胡各庄村“爱心食堂”自启用以来,每天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三餐,每餐只收取一元钱,脱贫户、低保户和孤寡老人等困难人群则免费。对出门不便的老人,有志愿者将饭菜送到家里。
79岁的董树深儿女都在雄县县城工作,虽然离得不远,但是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家里现在就剩下我们老两口了,一开始孩子们在外工作还得牵挂着我们,自从有了‘爱心食堂’,我们一日三餐有了着落,孩子们也放心了。”
有了“爱心食堂”,更放心的是老人们。“我们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名医生,对食材很有研究,饭菜里什么能放什么不能放,食谱怎么搭配更健康,他都手把手指导,自‘爱心食堂’运营以来,村里来吃饭的老人气色明显变好了。”张立祥告诉记者。
老人们的气色变好,一方面得益于营养均衡的饭菜,另一方面也和老人们的心情变好有关。“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有些话如果不说开了,矛盾只能是越攒越深。”胡各庄村委会委员谢海涛告诉记者,“‘爱心食堂’也是促进邻里和睦的润滑剂。大家来食堂吃饭了怎么都能遇上,有矛盾的两家人坐在一个饭桌上,周围的邻居劝一劝,各自说说想法,有些小矛盾马上就解决了。”
在安新县王家寨村,也有一家“爱心食堂”。王家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告诉记者,村里留守老人比较多,“这些老人一方面没有能力做饭,另一方面因为人少,做饭量不好掌控,做得多了就要连吃好几天,没有生活质量。我们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将老人们集中起来,统一为他们做饭,保证他们能吃上热乎、新鲜的饭菜。”
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王家寨的“爱心食堂”特地定制了一周食谱,“每顿饭两菜一汤,荤素搭配,早餐会供应鸡蛋,走的时候还会让老人们带上一些水果。”王军介绍,“我们每周会设置一天为‘老人点餐日’,每个老人都有机会在当天点一道自己喜欢吃的菜,由食堂来做,为的是能照顾到每个老人的生活习惯。”
“爱心食堂”的设立,让留守老人们感受到了关爱。“这个食堂忒好了!”提到“爱心食堂”,王家寨村82岁村民邢恩泽连竖大拇指,“不仅是供应日常餐,到一些特殊节日,食堂还会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办活动,让人心里暖乎乎的,希望这个食堂能一直办下去。”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