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闯新路
5月26日,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收到一份期盼已久的快递,里面装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金属股骨颈固定钉”医疗器械注册证。“有了证件,这款产品就能正式上市销售了,意味着海南自主研发生产的Ⅲ类医疗器械品种实现新突破。”曾胜兴奋地说。
近年来,海口市将目光瞄准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的高端医疗器械、医美等细分领域,构建生物医药垂直生态产业体系。
“园区聚焦体外诊断、医美、齿科、骨科和康复五大重点方向,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柯法业介绍,目前园区共有医药企业66家、医疗器械类企业19家,拥有医药文号1590个。海口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97%以上,高新区占海口市95%。
7月12日,海口发布聚焦重点产业的“椰城优才计划”,包括全周期人才激励、建设科研创新平台等35条举措,为产业转型厚植人才“沃土”。截至目前,海口全市已有医药相关专业研究机构107个,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博士后工作站29个,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海口将出台更加灵活精准的扶持政策,搭建更多合作交流平台,抓实抓细企业服务保障,形成创新链、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海口市市长丁晖说。
环境优化引活水
7月1日,三亚市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第四次推进会。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今年以来,在海南全省开展的“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中,三亚市持续深化拓展“查破促”活动成果,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使出硬招实招优化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赢得了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紫金国际2020年底落地三亚中央商务区。“紫金国际想要把这里打造成为集团全球海外运营中心、金融中心,建成集团投资和海外高端人才服务平台。三亚政策好,政府真抓实干,目前集团已经注册10多家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50亿元。”紫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丘伟东介绍。
“在崖州湾科技城,融资有‘城小二’、用地有‘城小二’、招聘人员有‘城小二’,甚至连办食堂饭卡也有‘城小二’。”崖州湾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运营团队负责人张博说,“我们仅9个人的团队,去年12月开始运营,到今年6月底,已经引进孵化近40家农业科技企业。‘城小二’一对一的贴心服务,让我们很少为发展业务以外的事情操心。”
今年1至6月,三亚新增市场主体28591家,其中企业新增16715家。截至目前,崖州湾科技城已经聚集起38家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机构,在园区注册或开展业务的央企(包含控股子公司)达21家、世界500强企业(包含控股子公司)达15家。
智慧医疗暖民心
“以往只要碰到复杂点的情况,别说治病,就是诊断也没多少把握。”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半弓村村医黄圣荣说。半弓村下辖1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480人左右。村医黄圣荣夫妻所在的村卫生室,是村里唯一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
自从保亭成立县医疗集团后,夫妻俩的工作有了大变化:“现在诊断工作全交给了‘5G+智慧医疗一体机’,我们做健康管理就好咯。”
只有A4纸大小的“5G+智慧医疗一体机”,是由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为全省统一配备的电子诊断仪器。它能够快速完成包括体温、血压、血糖、血脂等13种健康检测项目,检测结果通过5G网上传至县人民医院,由县人民医院的专家或省里的专家实施远程诊断。
为补齐农村医疗卫生短板,2020年11月海南启动基于5G物联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为全省2500家村卫生室配备了“5G+智慧医疗一体机”,还为全省19个市县的县级医院、300余家乡镇卫生院和农场医院配备了支撑5G网络的掌上超声、眼底照相机、十二导联心电机等医疗设备。借助这些设备,海南基层农村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优质医疗诊断服务。
近年来,保亭县医疗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保亭县外住院人次比2018年下降62%,手术台次增长71.5%,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门诊诊疗人次显著提升。目前,海南已在全国率先实现5G远程诊疗体系覆盖所有村(居)医疗卫生机构。
绿色发展后劲足
“在这里既能森林疗养,还能让孩子们做雨林动植物研学,这一趟,值了!”炎炎夏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木遮天,风拂山涧,让来自海口的董灵姗一家流连忘返。
“我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乡野气息和生物多样性。”民宿负责人张春丽介绍,依托热带雨林的独特生态打造的“自然学堂”,让养在“深闺”的黎母山被更多游客熟知。
琼中位于海南岛的地理中心,森林覆盖率86.17%。过去,当地因地理环境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条件极度受限,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琼中坚持生态立县,以中部生态保育区建设为依托,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生态资源,是琼中最厚实的‘家底’,琼中将充分发挥海南中部生态保育区的后发优势,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守护好生态资源,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琼中县委书记徐斌说。
在2021年海南各市县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成果评估中,琼中在5个脱贫县中名列第一。2021年,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新增入园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4%,正在申报中国海南自贸港(湾岭)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2022年,琼中成为海南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备案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省级专家评审。
非遗传承文化兴
“要把这个草捋得顺顺的,铺得厚厚的,才不会漏雨嘞。”在东方市白查村旧村,65岁的船型屋营造技艺师符春英正给村里屋顶铺芭草,旁边的黎族阿哥们看得仔细。
船型屋是黎族传统聚落最典型的建筑形式,因形似倒扣的船身而得名。白查村是目前海南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限最久的黎族传统村落。2008年,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些房屋都是经过修缮的,茅草屋若长期无人居住或打理,两三年便会腐烂。”东方市文化馆馆长陈荣川告诉记者,抢救性修复工作靠的是技艺精湛的传承人。
“这门手艺就是手把手教,边学边做。”符春英介绍,近年来,东方市政府不断投入专项经费,定期修缮老旧的船型屋,他们一边修屋,一边收徒。“现在我们有10名船型屋营造技艺传承人,每年开展10期船型屋营造技艺培训班。”
“市政府每年会对达标的非遗传承人进行及时认定,确保传承人数逐年上升。”东方市副市长王绥臻说,像符春英一样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全市共有151人。
文物“活”下去,非遗“火”起来。说到这座旧村的变化,陈荣川满是骄傲,“现在白查村每天有两三百人参观,节假日最高能达到1000人左右。”每年在白查村船型屋旁举行的江边乡山栏节已成为东方最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
7月1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正式施行,明确县级以上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门要对项目保护单位通过补助等方式予以支持,对代表性传承人提供相关支持,为推动海南特色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