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科技局挂职!浙江新昌三雄轴承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赵欣宁没想到,“体制外”的她还能体会一次当国家公务员的经历。她本以为只是次“打酱油”,没想到去绍兴市新昌县科技局上班的第一天,局里分管领导和一名中层正职就主动“结对”并提供“定制式服务”,帮她实现“一周一轮岗”——赵欣宁每周都可以到科技局的一个部门,体验不同的岗位。
赵欣宁的“挂职之旅”,源于新昌政府发布的一则《关于选派部分企业高管到经济部门挂职锻炼的通知》。
“选派企业高管到经济部门挂职,是展示党委政府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让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历久弥新、不断升级的具化措施。”新昌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旭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环境是培育科技创新的“土壤”,新昌政府在“工作推进机制”上下功夫,在“政策扶持体系”上做文章,在“提质增效升级”上求实效,让“新昌模式”的内涵不断深化。
从“精耕细作”到“筑巢引凤”
没有铁路和水路,更不谈机场,外出只有一条高速和国道。“蜗居”山沟中的新昌,除了风景名胜,令人称奇的就是其产业层次以及庞大的上市公司群。
新昌产业主要以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为主,占比达85%以上。通用航空、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该县现有销售超百亿企业3家,上市企业10家,并培育了一批全球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形成了维生素E、维生素A、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微通道换热器、合金轮毂等一批在全球都有话语权的拳头产品。
相较于周边的城市,新昌的产业格局似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新昌是如何实现从浙江省次贫县向全国百强县的跨越?
“早年大家穷怕了,所以求变的欲望尤其强烈,娃娃们从小就知道奋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地里的庄稼汉想法儿在仅有的半亩地上干出花来!”新昌三雄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忠告诉记者,地域限制激发新昌人思变的斗志,但这种斗志又不同于温州、台州的“走出去”,新昌人的特点是“留在自己地里精耕细作”。这种传统,逐渐演变成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黄旭荣表示,新昌一直坚持以高端人才引领高水平创新,科技创新撬动高质量发展。除了在本县不断培育人才,新昌还大力开启“筑巢引凤”模式。目前该县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家、院士工作站1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省级外国专家工作站11家。
科技创新奖励“上不封顶”“下不设限”
现在全国各地都重视人才,待遇留人必不可少。其实,新昌早在改革开放初的全县创新大会上就重奖过创新人员。“这体现出新昌政府一直都有注重创新的传统和魄力,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今。”新昌县科技局局长梁小平感慨道。
在新昌,有一个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每周研究创新改革工作,每月召开创新驱动领导小组会议,每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
“新昌的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对于强化县内县外创新资源统筹、推动新昌模式的深化发展和创新生态的优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中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总监王仕涛认为。
为更好地发动机关干部参与科技创新,新昌还全面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选调200多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科技指导员,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问题。
梁小平说,新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对企业在科技投入上的奖励是“上不封顶、下不设限”,“哪怕科技奖励额超过企业纳税额,我们也是一奖到底”。
此外,新昌县明确科技财政投入占比不低于10%,每年安排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设立4亿元的产业基金。四两拨千斤,这些扶持政策撬动40个亿的社会资本,拉动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点滴之功造就新昌模式
很多到过新昌的人,都感慨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民众,都有股子强烈的创新精神。
当下,“新昌模式”被认为是浙江乃至全国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王仕涛认为,就表象看,是“创新”让新昌完成从“模仿制造”到“创新创造”的嬗变。其背后的动因,是生态,“生态是创新的母体,新昌模式根本是生态模式。打造县域最佳创新生态,是发展和深化新昌模式的必然要求”。
“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兄弟县市到新昌考察调研,期待复制科技创新‘新昌模式’。”什么是“新昌模式”?黄旭荣认为,“新昌模式”不是新昌应用了某种模式,就引爆了全县的科技创新,“它是点滴积累,从量变产生质变,让山区小县焕发出科创活力”。
在黄旭荣看来,新昌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创新精神,总结成3个词——矢志不渝、与时俱进、一以贯之。“其中有企业家矢志不渝的创新决心,有政府与时俱进的服务,更有政策一以贯之的支持。”
“如果真要说新昌的科技创新有一套模式,那我想就是新昌多年来用有限的资源,无条件保护企业创新活力,用最大的力量,护航企业创新。”黄旭荣说。
(责任编辑:中国城镇建设)